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九章 吹风 (第3/4页)
读书和做官,是两回事。 书读的好,不代表做官就做得好。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大有人在。 然而,两府大臣认可,并不代表士子们也跟着认可。 当这阵风吹向了士子群体,顿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所在的位置不同,观点和看法自然不尽相同。 站在执政官的角度,观政制度的确可以加快士子融入官场的时间,并且还有监督地方之效。 可站在士子的角度,这项制度无疑会拖延他们入仕的步伐。 一步慢,步步慢! 自隋唐史便有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科举中,进士一科,最重,也最是难考。 很多士子进士及第时,往往都不在年轻,似寇准、晏殊这样,年少成名的进士只是少数。 三十岁左右,才是常态。 三十,半辈子都过去了,朝廷还要让新科进士观政两年? 这……这简直是宋版的‘何不食rou糜’? 当然,除了两府大臣之外,旁人并不知道这项制度是由李杰亲自提出来的。 因此,在应试的举子眼中,这完全是朝堂诸公的错! …… …… 应天府。 这一日,范仲淹接待了一位同乡。 此人名为郑戬,也是苏州吴县人,不仅如此,郑戬的幼年和范仲淹颇为相似。 他们两人皆是幼年丧父,以学业为主,志在科举。 另外,两人不止是同乡,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连襟。 这段时间,范仲淹不仅官场得意,情场上同样得意,未婚三十多年的范仲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