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_分卷阅读3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5 (第3/4页)

天下万民。

    最关键的是,要把这些内容列入咸阳书院的入学考试范围中去。

    交由赵高督办的咸阳书院已经正式运作了三年。

    朝廷的众博士与国内博学之士,被请来作为授课先生。

    学子则是自全天下而来,只要考取了书院名额,那么不但学费用度全面,朝廷每月还会发财物给这些学子。

    咸阳书院分为东西两所,东所是贵族高官子弟,响应朝廷号召,来这里读书;西所才是寒门子弟,苦读入学的。

    两所学生通过大考之后,去处也不同,东所为官,西所为吏。

    胡亥倒是想一步到位把科举制完善了。

    但是现在于他手下做事儿的,上到左相李斯全族,下至偏远郡县的长官,哪个都不能同意。如果官员选拔,纯以读书考试来定,那么是对现有贵族豪强利益的一次根本性触动。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要命。

    政策再好,没人去推动执行,也是空话。

    政令不出咸阳城,为之奈何?

    眼下还有比科举制推动更重要紧迫的事情,胡亥深知,由咸阳书院开始的改革,徐徐方能图之。

    是日太原郡守崔源入宫觐见,汇报政务,等待官职调动。

    崔源作为郡守,政绩斐然,太原郡政通人和。

    而这崔源还有个好儿子崔茂。

    这崔茂便是此前,因务农有方,得胡亥接见,并与皇帝推敲改进农业之法的实干派青年人物。

    如今崔茂主张试行的种田方法,已经在帝国北方大面积推广开来,极大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其功劳可以说比之北鼎匈奴的蒙盐等人还要高。

    只要不是大灾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