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3 新的党争3 (第1/5页)
后来,中年落榜之后,李廌便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一直至去世。 这便是他执拗性格最直接的表现了。 其实,元佑年最初的几年,李廌就是去应考了,也肯定会落榜的。因为,他的脾气和他的师傅苏轼和师叔苏辙一样,宁折不弯,一定会向苏辙当年做得那样,在考卷中直抒胸臆,大肆抨击当朝执政的种种错误举措。为自己的师傅和师叔鸣不平。 这一点,蔡道在事后也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便主动放弃了再次劝说李廌。 元佑四年,随着文彦博黯然离开京城。 保守派之间的关系间隙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无法弥合的地步了。 先是贾易和朱光庭等人,早就因为程颐丢官这件事心怀不满,而以刘挚为首的朔党,也因为文彦博和吕公著没有选择自己等人继任丞相,却选择了关中的吕大防,这一点,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心服。 所以,两党联合起来,一起借着元佑四年,夏秋季节整个大宋北方地区霖雨不断,区域之内的河流普遍暴涨。这个时候,自然不能让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和小皇帝来背这个黑锅,宰臣吕大防自然应该站出来顶这个雷。 于是,两党大臣,以及他们手下控制的一些御史纷纷籍此机会,上奏折弹劾吕大防。 如果大约继续这么下下去,一旦黄河两岸的大堤防守不住,发生大规模破堤事件的话,高滔滔就是想保吕大防,也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事情的结果,却恰恰证明了文彦博和吕公著二人的眼光,的确是比宋神宗和王安石要好太多了,吕大防这个人的运气也的确是太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