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天骄(科举) 第152节 (第6/9页)
不过喝热水确实好处多多,总比喝生水好。尤其是贡院中放了三年的水,要是直接喝,指不定能让大家伙儿看到自己的太祖母。就算贡院中那口井里是活水,还是煮沸了更叫人心安。 随从也是听过《大齐日报》的,自然知道萧景曜让他将水煮沸后再喝的用意,认真应了,立马开始忙活起来。 萧景曜想到刘白芨,又想到研究院中那些发明,暗暗琢磨着搞一个学术期刊的可能性。 古人讲究立言立功立德,其中立言就是著作立说。许多读书人到了老年后就热衷于编书,也算是满足了著书的梦想。大齐的印刷业十分发达,端看邓氏书局就知道大齐各种书局之繁荣。尤其是江南一代,更是印刷行业的舞台。 江南自古就文风兴盛,出尽才子。既然是才子,吟诗作对写文章画画那都是手到擒来,才子们写了好诗好文章,能不出本诗集? 官场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很强大的。比如同一届考试的同年,那就是缘分,一提是同年,就比别人亲近三分。为何拉关系?朝中有人好办事! 同年都如此,同乡自然更亲近。比如萧景曜是雍州南川县人,那前来京城赶考的南川考生,都能依托这层关系来拜见萧景曜,请萧景曜指点指点。 也就是萧景曜凶名在外,得罪的人太多,南川县这几年也没出过什么人才,这两届会试才没人来请萧景曜指点一二。 好不容易来了个余思行,萧景曜又被点为副考官,只能避嫌。 江南自古出才子,科举卷王之地,朝中出自江南的官员不计其数。比如李首辅,就是江南人。他致仕后,要么留在京城给朝廷当顾问,要么回乡。阁老级别的人物回到家乡,自然是注重文教,精力好的开书院指点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