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两个才子 (第4/6页)
,双手将剑匣举过头顶,用颤抖的声调回答:“臣遵旨!” 消息传到南唐,李煜即命徐铉出使开封。 徐铉时任南唐修文馆学士承旨。这官虽然不大,但此人满腹经纶,利齿伶牙名震中外,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宋朝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臣们立即就会晕倒一半。 话说某年李煜按例给赵匡胤上贡,派出的贡使就是徐铉。然后宋朝就开始举国发愁,不为别的,按照惯例宋朝得派出一名押伴使,全天候陪着徐铉,直到这人离境。但是这时全体的宋朝官员们都在找借口,请病假,说什么都不跟这个姓徐的见面。 因为丢不起那个人。 想想吧,大家都是文人,都是孔圣门徒,可是人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而且人越多状态越好;而你却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这日子还怎么过?往小里说你个人声名扫地;往大里说一国文人都被人家小瞧,这影响可就太大了。 最后宰相赵普都没了主意,只好老老实实地向皇帝汇报。 赵匡胤哼了一声,命令把殿侍(宫里站岗的)的名单呈上来,之后大笔一挥,看都没看就在一个人的名字下面打了个勾——拒说那个人大字都不识几个。 这次徐铉又到了,立即求见。马上有人警告赵匡胤,对徐铉不能大意,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宜有以待之)。赵匡胤哈哈一笑,说——只管把他叫上来,其他的你们都不懂。(第去,非尔所知也。) 徐铉上殿,他在当时宋朝最神圣*的地方,抬着头,声音响亮(仰而大言)地说出江南所有人的愤怨:“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宋廷震惊,这话很平常吗?不,这正中赵匡胤的要害。谁都知道,赵匡胤每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