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群英_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德不在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德不在险 (第3/6页)

敌人渡过黄河,它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刀枪之下。而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为天下之险关。再看长安,那就更理想了,“以河为池,以岭为墙”,那是黄河与秦岭直接作为屏障!

    这些会有人不懂吗?要知道,赵匡胤及身边文武大臣每天所想的就是生存与灭亡,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了。那么还会有人反对吗?

    赵光义反对,他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解释:”我要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只不过是想据山河之险而除冗兵之害,就像周朝、汉朝那样使天下平安”。

    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但赵光义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

    在德不在险语出《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赵光义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也就是说,皇帝陛下被这五个字给震住了,没话可说。

    但是这五个字有什么可怕的?字面上理解,不过是说天下最重要的是“德”,整句话就是在强调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所谓真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赵光义在教训他的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