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赵匡胤黄袍加身 (第4/6页)
前都虞侯,封赵普为枢密直学士。立太庙,追其祖考为帝,尊母杜氏为皇太后。所有内外官吏,均加官进爵有差。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并且按照礼节厚葬了韩通。并拟加王彦升罪状,经百官代为乞恩,方得宥免。【擅杀一家,尚堪恩宥么?说不定就是受其指使。后来赵匡胤巡幸开宝寺的时候,见到寺庙里的墙壁上有韩通及其儿子的画像后令人将其抹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匡胤对韩通还是耿耿于怀的】。 越日,即命范质等入内,胁迁周主宗训及太后符氏移居西宫。宗训冲龄践阼,晓得甚么保国保家的法儿?而且周主继后符氏,又是初入宫中,才为国母,【周世宗纳符彦卿女为后,后殂,复纳其妹,入宫才十日。】所有宫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着大丧,整日里把泪洗面,恨不得随世宗同去。你想七岁的小周王,二十多岁的周太后,无拳无勇,如何抵敌得住?眼见得由他播弄驱往西宫,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时间被赵氏夺去。还说是甚么禅让,甚么历数,甚么保全故主,甚么坐镇太平,彼歌功,此颂德,差不多似舜、禹复出,汤、文再生。后人有诗叹曰: 幼主无知社稷休, 临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业归于宋, 忍耻含羞入郑州。 辽、汉合兵入寇,明明是匡胤部下讹造出来。陈桥之变,黄袍加身,早已预备妥当。乌有匡胤未曾与闻,而仓猝生变者乎?即如点检作天子之谶,亦未始不由人谋,明眼人岂被瞒过。当时为周殉节者,止一韩通。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而宋太祖之得国不正,于此可见矣。后人又有诗叹曰: 兔走鸟飞疾若驰, 百年世事总依稀。 累朝富贵三更梦, 历代君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