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慕容彦超投井殉国 (第5/5页)
无其二。父王岂可因虚浮之事,而必欲斩他!况臣儿闻齐桓公忘射钩之耻,亲释管仲于堂阜,用之为相,卒兴齐国;雍齿数窘辱汉帝,后仍赐爵,以致贤才广进于朝。彼实有其罪,尚能释怨,以为国家;父王何以独不忘情于匡胤乎?望父王开天地之恩,即使匡胤实有其罪,但以社稷为重,而矜赦之,则彼必尽心报国,戮力皇家,亦如管仲之功矣。”柴荣如此百般苦奏,周主只是不听,道:“朕与汝有父子之情,那红面贼暗箭伤朕,汝该与父报仇,方见为子之道;因甚反与他求赦,烦舌多言,专心向外,汝何意耶?”柴荣复奏道:“臣儿岂有外向之心?惟见赵匡胤乃是当今英杰,举世无双,欲望父王留下扶助江山,保安社稷。故此不避嫌疑,恳求父王赦免,责其报效。望父王赦了罢。”周主道:“王儿不必苦奏。朕朝中良将不少,强兵甚多,何惧四方寇乱乎?即无红脸贼,朕岂不能为君而抚有天下乎?左右快快与我推出斩首!” 这时枢密院王朴跪奏道:“陛下,那赵匡胤刀枪精通,弓马娴熟,有大将之才,堪为国家之用。陛下命之为将领兵前去,若匡胤无能,死于高贼之手,就如杀他一般,可消陛下之怒;若匡胤此去能擒拿老贼,一来与国家除了大害,免其后患;二来可使赵匡胤将功折罪。若有失机,两罪俱发,总然不出陛下所算。”周主道:“倘赵匡胤此去半途生变,反投高行周此事怎了?”王朴道:“臣愿保匡胤立功,决不反投高行周;倘若有变臣甘抵罪。”周主道:“既先生所奏与王儿相合,朕当允议。赵匡胤如能将高行周人头献上,朕即赦他无罪。”柴荣与王朴各各谢恩。周主驾退回宫,文武各散。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