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5章,古玩太多,分批上拍 (第1/5页)
曲老师看出了赵驰与曾经理的疑惑,主动解释:“这件方瓶的价值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是釉里红瓷器。 清代釉里红的烧制,经过了康、雍、干三朝的高度发展,至嘉庆道光时期已趋向停滞保守的状态,烧造量明显减少。由于铜红的呈色难以控制,因此发色鲜艳的釉里红大件瓷器少之又少,且道光时已属清代盛世之后,而仍能有如此釉里红发色甚好者现世,实属可望不可及之事。从目前已出版的资料来看,同时期与此瓶相似者在各大博物馆及拍卖市场上还未曾见到,于是更显此瓶之珍贵。” 赵驰明白了:“是数量稀少的原因?” 另一位鉴定师补充道:“清道光时期正值国势衰弱,外扰不断,皇帝本人更是本着“崇俭去奢”的理念治理朝政,因此在御用瓷器的烧造上也体现着其理朝思想。 这件瓷器上描绘的渔樵耕读,是四位古人的历史故事。渔是东汉的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桐庐,垂钓终老。樵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自强不息,熟读《春秋》、《楚辞》。耕所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民众耕种的场景。读则是讲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发愤读书。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后人常以渔樵耕读为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之情。所以,这件瓷器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寓意非常好。” 他们正在聊天的时候,负责鉴定挂瓶的也走过来。 简老师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