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切入点 (第7/8页)
你强来说事儿。 而且喷的不是技术比咱们强,由此抨击学术体系,还有中国人不行。 纯属特么是扯淡! 这么说吧,诺贝尔奖,是拿钱堆出来的。 这个拿钱堆,可不是看谁钱多就发给谁,而是指学术成果是钱堆出来的。 从理论团队到实验器材,从学术环境到投入,不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玩得起的。 之前举过一个例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科研仪器,在中国一所大学有那么一两台,全体师生轮着使。 还是个旧的。 可是在斯坦福,在哈佛,恨不得人手一台。 拿什么和人家比?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就这么穷,再加上国外禁运、学术封锁,中国能在大多数领域不落后太多,甚至个别领域拔尖儿,已经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牛X了”。 至于为什么倭国一年一个诺奖,咱们没有? 这都不是穷的事儿了,而是无知。 诺奖不是你今年出成果,明年就能拿诺奖的。得奖周期,二十年起步。 也就是说,假如2001年出来的科研成果,起码要经过二十年的学术认证,奖项才会将你纳入评选环节。 所以,倭国的那些诺奖,都是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产物。 那个时候的倭国,春秋正盛。 而七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什么样?刚刚恢复高考啊! 如果诺奖是公平的,不考虑东西方对抗的政治因素,那么我们扎堆拿诺奖的时候,应该在2030年以后。 此时的2001年,国内的学术专家不是没有牛人。 有!但是,要么国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