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_第475章 秀才与举人,物理来源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5章 秀才与举人,物理来源考 (第1/4页)

    虽然承自旧日科举内容的文科所取举人名额占据多数,新增的理科只占三分之一,却已经是个相当大的比例了。

    须知,这毕竟是科举乡试的第一次改革,若见成效,之后改革必然会加深。

    如果说在举人名额上,朝廷对理科偏爱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将理科乡试资格下放到童生,便是极大的偏爱了。

    想一想,考取文科举人需要先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才能参加秋闱(乡试)。而理科只需通过县试、府试,成为童生,便可参加秋闱。

    免了一道考试,就意味着多出了不少获取名额的机会。

    这样一来,必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条路是捷径,从而选择参加理科乡试。

    不过大明报上也说了,理科乡试参与资格下放到童生只是暂时的,主要是希望从读书人中选拔更多理科人才,故在三五届后,可能便会取消。

    看到这里,宋献策不禁笑着评论起来,“别说三五届才取消,便是一两届,底下的那些读书人也会争破脑袋。”

    昔年宋献策作为江湖术士游历四方,见识过许多地方的风俗人情,深深了解大明百姓对待科举的态度。

    而科举中最让百姓关注的其实并非取进士的会试,而是取举人的乡试。

    这点从两大考试的另一名称上便可见一般——会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称春闱;乡试则在每年八月举行,称秋闱。

    之所以百姓更关注秋闱,是因为读书人唯有成为举人,才算是平民百姓一举跨越到特权阶级。

    大明对秀才、举人待遇两百多年来多有更改,至近几十年,因为秀才越来越多,待遇已大不如初。

    大明秀才三等(廪膳生、增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