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9节 (第1/6页)

    为了所谓的“中日友善”,西原借款的抵押条件非常宽泛,没有像以前那样具体到某某煤矿铁厂,只是在口头上约定了东北的一些森林、矿产、铁路。

    这笔贷款确实让段祺瑞的权力座位更加稳固。

    而你要问民国政府还没还钱,那可有意思了:分文没还!

    事实上,段祺瑞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

    代理总统冯国璋在得知段祺瑞又从日本人那里借钱后,曾不无担忧地对他说:“债借多了,将来怎么还?打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枉使生灵涂炭,实在叫人痛心!我看还是慎重点好。”

    段祺瑞则不以为然地说:“慎重是对的,可是不能不干事。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

    只不过剧本没有完全照段祺瑞的走,随着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很快倒台。

    之后的民国历代主政者对于段祺瑞和日本人的借款都表示一律不承认。

    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挑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平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

    同时,国际社会上的西洋列强也相当愤怒,好你个小日本,竟然想偷偷以经济借款名义私自在民国搞好处?

    他们随即不断向日本施压,导致日本没了讨债底气。

    最终这笔西原借款绝大部分成了呆账、坏账。

    寺内正毅也被日本社会辱骂成卖国贼、出卖日本利益的人……

    嗯,骂得好。

    段祺瑞这一手办得还是值得称道的,1.45亿日元不是小数字,几乎相当于李中堂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的一半。

    可以说段祺瑞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