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8节 (第1/7页)
郭应麟说:“我们就是做做后勤,不会上前线。” “那也要注意安全,子弹不长眼。法国有勤工俭学会,我会给他们发电报,照应好你们,”李谕说,然后直接送给他一部便携式照相机,“在欧洲时记录下华工的事迹。” 郭应麟双手接过来:“我本来就想用笔画下来,如果用相机更加真实。” 1916年是一战最血腥的一年,凡尔登绞rou机与索姆河绞rou机都在这一年,法国拼得非常惨,号称毁掉一代法国人的就是其中的凡尔登战役。 这一年后,英军取代法军成了西线主力。 目前双方在法国前线陈兵四五百万之巨,都准备一击击溃对手。 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征调上前线,后方的工业、农业、运输业随之出现人手严重短缺的现象,急需从国外输入大量劳动力,以维持战争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北洋政府离不开英美的支持,但又没有能力参战,于是梁士诒提出了一个极其精明的外交策略:以工代兵。 梁士诒这一招挺有智慧,因为以民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派遣部队直接参战,单单后勤费用就拿不出来。如果以工代兵,不仅有实质性作用,解决英法燃眉之急,还容易为协约国所接受;华工拿英法给的工资,北洋政府不用掏钱,同时能够获得战胜国的种种权利。 虽然有些理想化,如北洋政府在战后可享有与英法列强同等之权利,——想想就不可能。但从实践过程来看,以工代兵的谋略不失为民国外交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指导策略下,15万华工奔赴西欧战场,在一战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 这并非华工第一次出洋,此前华工在俄国的成绩非常耀眼,可能就是因为此前的优秀表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