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朝驸马须知_分卷阅读2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7 (第3/4页)

集了江南一地的流民组成了起义军,凭的是头脑、武艺和一帮重义气的兄弟。”

    “起义军与前朝朝廷抗争四年,直到第四年打入京城后,才一口气发下军饷和伤亡将士的抚恤金。襄城是太|祖发迹之地,那时跟着太|祖到最后的人,都成了封疆大吏。故也有襄城出武将的说法。”

    正如徐家,也是这么起势的。

    承熹犹豫须臾,问:“父皇,我那府邸底下真的埋了金条?”她生在京城长在京城,虽说封地在襄城,但从没去过。却也知道襄城的公主府是座老宅,从小吃穿华贵,以皇家的财力来看,以金为墙,听来也不觉荒唐。

    文宣帝哭笑不得:“这二百年来你那府邸不知修缮了多少回,墙皮底下怎么可能有金条?这等无稽之谈,定是有心人弄出来的名堂。”

    承熹神色轻松了些,却觉得父皇神色莫辨,似还有未说完的话。果不其然,文宣帝皱了眉,语气沉沉又道:“可这襄城,确有一件动不得的东西。”

    “承熹,父皇记得你小时候读过不少史书,可记得太|祖是何出身?”

    承熹点点头,合上眼背道:“时年天灾不断,民间哀鸿遍野。太|祖其友人曰:‘待君拔诸水火,登于衽席’。太|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遂于襄城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

    一旁垂首静静听着的江俨不由抽了抽嘴角。

    文宣帝看他这表情,猜是江俨知道些实情,便让他答。

    承熹从小看得都是正经史书,江俨却是民间长大,江家发家的历史比大兴建朝还要久,江俨是知道一些的。

    可这毕竟是公主的老祖宗,不能出言不逊。江俨斟酌了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