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4 (第2/4页)
电影市场当前的情况非常了解——人家日本自己的电影都扑街,你华语电影进入能讨得了好? 王梓钧不信邪,邹文怀也是个敢闯的人,两人派出助手在日本逛了一圈后,便看上了高桥电影株式会社。以每人付出25万美元,并承担原高桥公司一亿日元债务的价格,收购高桥电影公司90的股份。(日元汇率七十年代波动很大,三次升值、两次贬值,此时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大概是250:1左右,一亿日元大概相当于1520万台币)。 也就是说,两人总共花了100万美元,买下了一间规模中等的发行公司和31家电影院的九成股份。若非是需要一个人继续运作公司,王梓钧和邹文怀会百分之百的买下来。 这看起来是占的大便宜,其实不然,若两人不做出什么改革的话,那么这些公司和电影院,不但不能赚钱,反而每天都在亏本。 事实上,这些年在日本,像高桥电影株式会社这样的公司,倒闭了不知道多少。要知道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公司多如牛毛,但能撑到八十年代日本电影复兴的又有几家? 高桥三郎今年53岁了,导演出身的他当年可是风光无限,如今虽然保留了公司一成的股份,不过也沦为王梓钧和邹文怀的打工者。 说起来,高桥还是幸运的,至少他出售公司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拿到了50万美元。 两位华人老板的投资,让高桥三郎很是感激,特别是还给他保留了公司一成股份。对于公司的感情,高桥三郎比任何人都要深,简直就是在当做亲生儿子在对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